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方案的通知
舟政发〔2018〕17号
税谱®提示:根据《 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 舟政发〔2020〕33号
)规定,保留
税谱®提示:根据《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舟政办发〔2023〕81号》规定,继续有效。
各县(区)政府、各功能区管委会,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已经市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舟山市人民政府
2018年5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为加快推进舟山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打造具有浓郁海洋特色的健康旅游品牌,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舟山的发展优势和特色,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优势和特色
(一)地理区位突出。舟山地处我国南北海运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背靠长三角广阔经济腹地,是我国扩大开放、通联世界、深入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战略门户。舟山经跨海大桥与宁波相连,融入上海、杭州三小时经济圈。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甬舟铁路,未来还将规划建设北接上海的舟沪甬大通道,建成后将融入上海、杭州一小时经济圈。
(二)资源优势明显。舟山海洋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是我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曾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舟山是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拥有普陀山、嵊泗列岛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岱山岛、桃花岛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并连续三届成功举办国际海岛旅游大会,是著名的国际海岛休闲旅游目的地。2017年实现旅游总收入807亿元,同比增长21.9%。
(三)发展基础良好。政策优势突出。舟山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经国务院批复设立舟山港综合保税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还在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具有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健康服务体系健全。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697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3家、三级乙等医院2家,通过国际JCI认证医院2家。产业基础扎实。定海远洋渔业小镇、朱家尖禅意小镇、普陀大健康产业园、国家海上紧急医学救援基地等建设抓紧推进,上海瑞金医院舟山分院、普陀国际大健康产业中心、观音法界等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健康项目,智慧医疗、健康商贸、健康养老、海洋生物医药、运动休闲等健康产业稳步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根据舟山群岛新区总体发展、土地利用、海洋功能区、区域卫生等规划,结合产业布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等要素,充分发挥舟山自身优势和自贸区红利,顶层设计,全域规划,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全力建设富有舟山特色的新时代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二)发展目标。
经过几年的培育发展,力争形成海洋特色鲜明、自贸区优势突出、配套服务完善的健康旅游产业链,全力打造新时代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力争到2020年,基地布局基本形成,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全市健康产业总产出达到300亿元左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
重点发展方向:
1.特需健康服务。充分利用舟山区位特征和资源优势,引进和培育优质健康项目,在高端医美、高端体检、辅助生殖、肿瘤康复、干细胞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2.特色健康商贸。利用自贸区优势,加快培育发展医疗器械、药品和化妆品进口贸易,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做大做强医疗器械的融资租赁等业务。
3.特种健康保险。将医疗健康、国际旅游和金融保险有机结合,创新发展以健康旅游保险公司、大健康产业基金、健康产业银行等为平台的健康旅游保险产品及金融服务。
4.特定健康旅游。利用舟山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健康旅游线路,发展以禅修康养为主题的健康旅游新业态,推进医疗、康复、养生与健康旅游的深度融合。
三、规划布局
基地规划布局“一带、两园四片”为主体架构的发展格局,全域打造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一)一带。即普陀山—朱家尖—东港—新城—白泉区块核心带。
1.规划范围。
以普陀山—朱家尖风景名胜区区块、东港区块、新城—白泉区块为主体,横跨舟山东南部和舟山本岛中部,包括普陀山镇、朱家尖街道、东港街道、千岛街道、临城街道、白泉镇等。
2.发展目标。
重点建设禅修康养中心、专病治疗与康复中心、医疗美容中心、辅助生殖中心、高端健康体检中心、健康数据大平台、跨境保税药品和医疗器械商贸制造中心,干细胞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中心。打造舟山健康旅游产业发展核心带,辐射带动舟山全域的健康旅游产业发展。
3.产业布局。
普陀山—朱家尖风景名胜区区块,依托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佛教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康养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禅修康养产业,重点布局国际禅修康养基地、观音禅意小镇、禅修康养特色街区项目,将健康、养生、疗养、康复、旅游等功能要素充分融合,打造成为基地康养旅游核心样板区。
东港区块,依托自贸区优势和良好的健康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布局高端健康体检、辅助生殖、肿瘤康复、高端医美、基因检测、健康商场、健康保险等项目,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探索建立国际健康展览贸易中心,打造成为基地综合创新区。
新城—白泉区块,依托自贸区优势和优质医疗资源,重点布局专病治疗与康复中心,干细胞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中心项目。建设健康云平台、健康设备展览交易平台、健康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建设跨境保税药品和医疗器械商贸制造研发中心,推进医疗器械融资租赁项目。打造成为基地特色商贸区及人才集聚区。
(二)两园四片。
1.两园。
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科创园),以健康产品及新兴医疗技术研发为主,重点布局生物医药研发及临床前小批量生产、CRO机构及新兴医疗技术的创新研发、医疗器材和健康设备研发等产业。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是海洋健康产品制造发展主平台,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及其他生物医药制品、医疗器械等制造业,以及配套特需医疗服务业,重点布局海洋生物医药生产中心、医疗器械贸易等项目。
2.四片。
即定海、普陀、岱山、嵊泗四个县(区)。力争形成四个各有特色、错位布局、互为补充的发展区域。定海片区重点发展健身运动、健康旅游、高端医养、健康食品制造、中医养生等产业。普陀片区重点发展海岛特色养生旅游、特需医疗、海洋生物制造、高端健康服务等产业。岱山片区重点发展滨海疗养、海泥美肤、康体养生等产业。嵊泗片区重点发展海岛民宿、海岛观光休闲等产业。
四、实施步骤
按照“统筹兼顾、重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分三个阶段,稳步推进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
(一)第一阶段(2018年)。
明确发展方向,做好配套保障工作,抓好基地启动建设,取得初步建设成效,为基地后续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1.强化扶持政策保障。研究落实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相关政策保障,积极向国家和省争取专项资金和补助。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积极与国内知名投资管理机构合作,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企业等参与推动我市健康旅游产融结合发展。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动员企业家在舟投资,兴办大健康企业,并通过给予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影响力,进一步吸引外资进入。
3.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加快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平台、服务支撑中心,集聚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构建各创新主体紧密协作的创新网络,为大健康企业落地、投产和运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4.推进项目成果转化。跟踪已落地建设项目和相关企业,引导进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发展平台,重点推动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二)第二阶段(2019年—2020年)。
按照“引进一批、培育一批、发展一批”的总体思路,梯度推进基地建设,加快基地发展速度,形成具有舟山特色的新时代健康旅游服务体系。
1.引进一批服务型的健康旅游新企业。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合作或引进方式,重点发展一批禅修养生、医养结合、康复疗养、健身休闲等为主要方向的健康服务机构,以及一批特色旅游企业,联合开发一批精品健康旅游线路,推进健康服务与旅游服务充分融合,不断提升健康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
2.培育一批科创型的优质健康新项目。加大各方面支持力度,积极吸引市外资本投资健康旅游保险公司、大健康产业基金、健康产业银行等项目,引进布局一批医疗美容、高端体检、生殖辅助、肿瘤术后康复、干细胞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项目,在综保区引进培育特色健康商贸企业,并探索建设肿瘤、心脏病、癌症、干细胞治疗等医院。
3.发展一批链条式的健康旅游新业态。发挥大健康产业优势,推进禅修康养、高端体检、医疗美容、生殖辅助、肿瘤术后康复、专病治疗、健康生物制品等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并探索发展“候鸟式”养老旅游模式;充分整合健康和旅游要素,大力发展健康旅游特色小镇;探索实施健康、旅游和保险相融合,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与健康旅游服务相适应的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的合作机制,推进国际医疗保险服务新模式。
(三)第三阶段(2020年以后)。
进一步提高基地发展的层次水平,维护基地的健康有序运行,切实发挥基地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1.发展布局形成。以“一带、两园四片”为主体架构的基地发展格局形成,各区块重点发展的项目和产业顺利推进,区块间实现错位发展、协同发展。
2.规模效应初显。基地形成集医疗、康复、休闲、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健康旅游产业集群,各类资源不断集聚,形成综合优势和良性发展势头。
3.示范效应显现。基地通过先行先试的建设,形成多种发展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借鉴和复制的经验。
五、政策支持和工作保障
(一)内部保障。
1.建立组织机构。
(1)决策机构。成立基地建设协调工作组,负责制定规划和政策,统筹基地建设工作。协调工作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基地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和联络员制度,强化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形成多方联动的合力。
(2)运作机构。适时筹建“卫生与健康发展有限公司”,搭建产业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相关健康旅游产业企业和项目,推进基地建设发展。
(3)咨询机构。集聚政策、产业、健康、旅游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设立舟山群岛新区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专家库,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基地建设科学决策、高效运行“把脉”,以规避风险、减少决策失误和避免浪费。
2.完善政策支持。
(1)给予财政政策扶持。一是通过政府产业基金支持新建和发展健康旅游相关的项目。二是对符合自贸区招商政策的健康旅游相关企业,参照相关政策执行。
(2)完善金融政策保障。研究设立融资平台的可行性,鼓励基地利用多种融资渠道,吸引国内外各类投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在信贷资金方面支持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在基地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以及区外融资租赁企业在基地内设立项目子公司的,按规定享受优惠的税收减免政策。研究基地健康旅游相关企业按规定从境外融入本外币资金的方式,并完善全口径外债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3)增加建设用地指标。根据建设实际,合理安排基地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做好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主要用于经论证前景明确、效益明显的高端健康旅游项目。引进特色康复疗养和医疗机构,诊疗或服务项目具有国际领先性的,可参照相关建设用地规定政策执行。
3.加强人才保障。
(1)发挥基地产业集聚优势,围绕健康旅游发展需求,引进“高精尖缺”专业技术人才。
(2)对基地健康旅游相关企业引进高端、紧缺人才,符合条件的,按新区人才新政给予奖励。
(3)以高校智力资源为依托,培养培训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健康旅游人才。支持基地骨干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同建设大学生培养(实习)基地、企业行业公共(共性)技术平台。
4.加大研究开发。
(1)设立“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研究中心”,开展健康旅游发展基金运作与管理方式、财政税收优惠政策落地方法、金融保障制度、医疗准入相关政策可行性及实施方式、健康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等课题研究工作。
(2)依托国际海岛旅游大会品牌,创建国际性健康旅游和医疗论坛,定期举办健康旅游峰会,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健康旅游品牌。积极参加基地联盟,发展对外合作,促进健康旅游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做大做强健康旅游产业。
(3)建立政府部门和健康旅游企业信息共享及有效沟通平台,及时掌握企业发展情况和存在困难,增强服务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健康旅游相关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二)外部保障。
全力争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他相关部门政策支持,以“一事一议”的方式争取放宽医疗准入条件。
1.扩大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口口岸开放。
2.对国外已依法批准上市、国内尚未注册批准的药品、疫苗进口,按照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管理规定要求,在基地实行特殊审批。
3.允许在基地先行试用国外已批准上市、但尚未在国内注册的医疗器械。
4.允许境外资本在基地自贸区区块设立外资独资医疗机构,合作或合资医疗机构的境外资本股权比例不作限制。
5.支持有资质的机构在基地单独或与基地医疗机构开展合作,争取国际前沿的干细胞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限制类医疗技术临床研究和应用的准入。
6.境外医师、境外护士在基地医疗机构执业时间放宽至3年,在签证办理时提供便捷服务。
7.支持提升区域化医疗服务能力,扶持建设省级医学副中心,适度放开大型设备配置、床位配置等指标限制。
8.适度放宽区域内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数量和等级限制。
9.每年开放一定的QF额度,允许其定向投资于自贸区内医疗基金或机构。
六、实施时间
本方案自2018年5月2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