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台州市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台州市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台州市政府令第86号

税谱®提示:根据 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2022年8月26日规定,继续有效

《台州市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究办 法》(试行 )已经市人民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 10月1日起施行。

2004年9月10日

台州市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依法实施行政许可,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的合法权益,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履行法定职责,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浙江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 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行政许可过错行为是指行政机关或 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以及依法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行 政机关(以下简称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作出 的违法或者不当行为。

第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 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制度,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行 为的监督检查。

行政机关应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行政许可事项 的活动实施有效监督。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负责全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监 督工作;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所属工作部门、派出机构和 乡(镇)人民政府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工作;市、县(市、区) 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负责本行政机关所属机构、组织实施行政许可 的监督工作;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所属工作部门的法制 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行政许可的监督和责任追究工作;

前款负有行政许可监督职责的行政机关及其法制工作机构 统称行政许可监督机关和监督机构。

第五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许可法定职责产 生过错的,依照本办法追究其行政责任。

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的行政机关、组织实施行政许可的监督和 责任追究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责任追究的范围

第六条 违反行政许可的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 当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 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

(一) 违反《行政许可法》规定,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擅自或变相增设新的行政审批、许可项目;在保留的项目内增加 审批环节、提高或降低行政许可条件、标准的;对已经废止、削 减或下放的行政审批、许可项目继续实施审批或许可的;

(二) 不按规定在办公场所公示行政许可内容、对象、条件、 程序、依据、时限、标准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的;

(三) 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 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四) 对申请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未在 规定期限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或者不能向申请 人提供准确、可靠的行政许可信息的;

(五) 对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和 不在法定期限或对外承诺的时限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

(六) 未依法说明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行政许可 的具体、明确理由的;

(七) 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或者应当根据听证笔 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而不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

(八) 在办理行政许可过程中,索取或者收受申请人、利害 关系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不当利益的;

(九) 违反规定委托或默许中介组织、下属机构、其他单位 实施行政许可或行政审批权的;

(十)未取得法定行政执法证件或者持无效的行政执法证件 从事行政许可工作或不亮证许可的;

(十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 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十二)依法应当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 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未经招标、拍卖或者考试,或者不根据招 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

(十三)其他违反行政许可有关规定,损害申请人或其他利 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

第七条 违反行政许可的收费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责令改正,退还非法收取的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 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其行政责任:

(一) 擅自设立行政许可收费项目或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 费标准的;

(二) 对已明令取消或者降低标准的收费项目,仍按原定项 目或标准收费的;

(三) 不按规定在办公场所公示收费项目、收费范围和收费 标准的;

(四) 以组织考前培训、学习等名义向行政许可申请人强制 收费的;

(五) 培训的收费项目与标准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

(六) 下达或者变相下达收费指标的;

(七) 违反规定强制或变相强制行政许可申请人订购书报刊 物、音像制品,强行推销产品的;

(八) 搭车收费、变相收费以及重复收费的;

(九) 摊派各种名目的达标、评比以及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资格认证等费用的;

(十)实施行政许可收费时,没有开具合法收据或没有使用 法定部门制发的专用票据;行政许可收费不全额上缴国库或者截 留、挪用、私分、变相私分行政许可费用的;

(十一)其他违反行政许可收费规定的。

第八条违反有关规定,在对行政许可事项监督检查过程 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 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其行政责任:

(一) 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对被许可人进行检查,或不 按规定职责、权限、程序实施检查的;

(二) 无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或无正当理由对被许可人实 施强制措施的;

(三) 以实施检查为名故意刁难被许可人或者滥用职权限制 被许可人的许可事项、范围的;

(四) 接受或者索取被许可人的礼物、礼品、宴请、娱乐活 动或在被许可人处报销费用的;

(五) 向被许可人强行摊派费用、索要赞助、无偿占用其财 物的;

(六) 玩忽职守,对应当依法予以制止、改正或撤销的行政 许可行为不予以制止、改正或撤销的;

(七) 其他违反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规定的。

第九条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 的,应当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应当追究行政责任:

(一) 对行政许可监督机构所调查处理的事项拒绝作出解释 和说明,或敷衍塞责、拖延不办的,或未及时反馈办理结果的, 或反馈材料不实的;

(二) 拒绝或故意拖延提供与调查处理事项有关的文件、资 料、财务账目等材料及相关情况;或隐瞒事实真相,出具伪证,

或隐匿、篡改、毁灭证据的;

(三) ,拒不采纳行政许可监督机构处理意见和建议的;

(四) 其他妨碍行政许可监督机关、机构行使职权的行为。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行政机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一) 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擅自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和 非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 指派不具有合法资格的工作人员办理行政许可事项 的;

(三) 作出的行政许可决定被确认违法或被依法撤销的;

(四) 对本行政机关负责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不组织适时评 价或不按规定报告评价结果的;

(五) 对本行政机关及下属机构连续出现违法或不当的行政 许可行为,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的;

(六) 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投诉举报的事项,不认真办 理,并造成一定影响的。

第三章 违法或不当行为的确认

第十一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 行为违法或不当,向行政许可监督机关或监督机构投诉举报,由 接受投诉举报的机构调查、核实并确认。

第十二条行政许可监督机构组织巡查暗访发现并确认的。

第十三条 经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行政许可监督 的机关在联合办理或集中办理的地点设立的监督机构调查、核实并确认的。

第十四条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或者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发 现并确认的。

本级人大、政协等国家机关交办并经行政许可监督机构调 查、核实并确认的。

第四章责任追究的实施

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承担行政许可过错责任的 方式分为:

(一) 责令纠正;

(二) 告诫;

(三) 作出书面检讨或者说明理由;

(四) 通报批评;

(五) 调整工作岗位、降职、免职、待岗、责令辞职、辞退。

(六) 暂扣或者吊销行政执法证件;

(七) 构成犯罪的,按有关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以上方式可单独适用,也可同时适用。

第十六条行政许可过错行为经调查、核实后确认为违法或 者不当的,应当根据行政许可实施机关工作人员在实施行政许可 工作中各自承担的职责和过错,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对承办人、

审核人、批准人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下列规定确定责任:

(一) 承办人独立行使职权造成的,承办人为责任人;

(二) 二人以上共同行使职权造成的,主办人员为主要责任 人,其他人员为次要责任人;共同办理的,作为共同责任人承担 责任;

(三) 经审核、批准作出的行政许可行为,因承办人的过错 行为导致审核人、批准人失误而造成的,承办人为主要责任人, 审核人、批准人应负相应的责任;因审核人的过错导致批准人失 误而造成的,审核人为主要责任人,批准人应负相应的责任;因 批准人的过错而造成的,批准人为责任人;因承办人、审核人、 批准人均有过错而造成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区分各自责任的大 小;

(四) 经集体讨论作出的行政许可违法或者不当行为,决策 人为主要责任人,提出并坚持错误意见的为次要责任人;提出并 坚持正确意见的不负责任。

第十七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行政许可工作人员 的责任:

(一) 因行政许可依据不明确或者相互不一致的;

(二) 因行政许可申请人以欺骗手段取得行政许可,而行政 许可工作人员限于客观条件而不能发现的;

(三) 因不可预见或者无法抗拒的原因致使错误发生的;

(四)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可以免除责任的。

第十八条具有本办法第六条至第十条所列的行为之一,能 主动承担责任并及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为的,对相关责任人可以 从轻、减轻或免予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具有本办法第六条至第十条所列行为并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对相关责任人从重或者加重处理:

(一) 同时具有本办法第六条至第十条所列两种以上行为 的;

(二) 对检举人、举报人、投诉人、证人以及被许可人进行 打击报复的;

(三) 干扰、阻碍或不配合行政许可监督机构对其问题进行 调查的;

(四) 一年内多次被投诉或举报的;

(五) 其他依法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理情节的。

第二十条本办法规定的行政许可过错责任追究,按权限由 下列机关或机构负责实施:

(一) 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二)、(三)、(四)项由行 政许可监督机构作出;

(二) 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五)、(七)项由行政许可监督机 构向有关机关提出建议,有关机关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办理;

(三) 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六)项按照《浙江省县级以上人 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和《台州市行政许可监督检查暂行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过错责任追究机关、机构应当自批准调查之日起30日内提出过错责任确认意见及行政处理或行政处分建议。

第二十二条行政许可监督机关或机构根据过错责任追究机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调查、复核过错责任人的责任,并应当 自接到建议书之日起30日内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办法的规 定,对过错责任人的过错责任予以确认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对过错责任人的过错责任确认及处理决定,应当自作出书面 决定之日起5日内送达过错责任人并报上一级行政机关备案。

第二十三条对依本办法实施的责任追究不服的,可依法提起申诉。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台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 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4年10月1日起试行。
来源:台州市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