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竞技体育工作的意见【全文废止】
泰政办发〔2011〕72号
税谱®提示:根据《 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告》 ( 泰政发〔2021〕23号 )规定,继续有效。
税谱®提示:根据《 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泰政发〔2024〕84号)规定,全文废止
各市(区)人民政府,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2011—2014年是泰州竞技体育工作又一个重要发展周期。为实现稳中有升、不断发展的目标,切实加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度,确保我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根据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泰州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向未来,按照“科学选才,打牢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县体校的带头作用,加强体育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积极构建全市业余训练三级网络,不断挖掘基层学校的潜力,着力在合理规划、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上取得新进展,为国家和省培养输送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努力实现我市竞技体育工作的新突破。
二、主要目标
(一)加快建立一批基层学校训练基地。本着“面向全市,立足基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在全市中小学中建立100个能常年系统开展业余训练的基地(其中,小学50所,初中35所,高中15所),建立200名业余训练教练员(体育教师)人才库,为业余训练工作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努力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体育俱乐部。对训练常态化、管理规范化、成绩效益化的基层学校,加大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俱乐部,力争创建5所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所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所省四星级体校、2所省三星级体校,真正发挥基层训练领头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着力形成一批地方特色体育品牌。在初步形成靖江田径、泰兴体操、姜堰足球和兴化国象“一市一品”格局的基础上,整合现有资源,夯实项目基础,不断做强、做大,努力争创品牌,提高各市(区)对泰州竞技体育的贡献率。
(四)培养输送一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2011-2014年全市向省体工队(含部队体工队)输送优秀运动员达50人以上。
(五)协助做好奥运会、全运会备战工作。在第30届奥运会上,有2名以上的泰州籍运动员参赛,力争夺得1枚奖牌;在第12届全运会上,有一批泰州籍运动员参赛,力争夺得8枚金牌。
(六)认真备战省运动会。在第18届省运会上,泰州市力争夺得金牌55枚、奖牌150枚,总分达1780分。
三、重点措施
(一)加强基地建设。
各级体校是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要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体校建设,不断改善体校的硬件设施条件;积极探索体教结合办学新模式,扎实提高文化教学水平;优化项目结构,完善项目设置,突出优势项目的品牌效应,努力提高训练效益。要重视加强基层学校训练基地的建设,以阳光体育进校园为契机,共同推进基层学校体育训练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教育部门要将学校体育训练工作列入办学综合考核,体育部门要在训练业务上加强指导,积极帮助其提高训练水平。要加强对基地学校、体育传统校、体育俱乐部的检查指导和考核管理,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使训练工作落到实处并取得良好效益。要建立健全基层学校—县体校—市体校三级业余训练网络,保持人才培养输送渠道畅通,为我市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资源。
(二)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事业心强、水平高的教练员队伍。要进一步加强在职教练员的培训,采取聘请专家讲学、举办研讨班、参加全国和省岗位培训等多种有效形式,不断提高教练员的思想政治、科学文化、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要结合竞技体育项目的布局和特点,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加大优秀教练员的引进力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努力造就一支爱岗敬业、业务强、素质高的教练员队伍。
建立一支优秀的运动员队伍。要增强人才意识,把选拔、培养、引进、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作为业余训练首要工作来抓。要从科学选才入手,及时将具有运动天赋的体育苗子选拔培养,严格按照“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要求实施训练工作,促其尽快成才。要重视多渠道引进优秀体育苗子落户本地,及时输送到高层次队伍中继续培养,迅速提高我市人才输送率。对重点引进的优秀运动员需要办理落户手续的,体育部门要严格审核把关,公安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予以办理。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裁判员队伍。裁判员既是体育竞赛的执法者,又是新技术、新规则的引导者。要认真落实省裁判员队伍发展规划,在全面抓好裁判员队伍建设的同时,着重抓好我市重点竞技项目高水平裁判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裁判员的考核、选派、升级等制度,培养裁判员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使其真正做到严肃、认真、公正、准确地执法比赛。
建立一支工作高效、有奉献精神的管理人员队伍。要加强“三大能力”建设,使其具有较强的沟通交际能力,能与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具有较强的协调指挥能力,围绕中心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能积极主动思考,提前有效介入,扎实稳步推进,为我市优秀运动员成长和夺金做好保障工作。
(三)加强组织领导。
竞技体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竞技体育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围绕本意见明确的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切实抓好进度管理,确保全市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要尽快成立备战省18届运动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一协调组织,做好备战工作。各市(区)要认真抓好市队县办工作,提高训练水平,确保完成既定的任务指标。市体育局要每年进行一次考核评估,对考核评估合格的单位发放训练资助经费和奖金,对考核评估不合格的单位,减半下达来年的训练资助经费。要不断加大投入、落实激励政策,切实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适应竞技体育发展的新形势,努力拓宽体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加快培育和发展体育产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竞技体育经费来源多元化。要进一步加大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事业的投入,继续执行好《
关于做好优秀运动员就业安置问题的意见
》。教育、体育部门要加强配合,积极探索具有泰州特色的“教体结合”之路,尽快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形成一个完整的训练、升学政策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运动员的学训矛盾。要完善出台对奥运会、全运会和省运会相关人员的奖励政策,积极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二〇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