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谱®提示:根据《 宁波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公布现行有效、全文失效废止、部分条款失效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 宁波市地方税务局公告2011年第3号
)规定,继续执行
税谱®提示:根据《 宁波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公布现行有效、全文失效废止、 部分条款失效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 宁波市地方税务局公告2013年第1号
)规定,继续执行
税谱®提示:根据《 宁波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公布现行有效、部分条款失效废止、全文失效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 宁波市地方税务局公告2015年第3号
)规定,全文废止
2010年12月12日
附件:
宁波市地方税务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试行标准
类别 |
序号 |
违法行为 |
执法依据 |
适用条件 |
裁量标准 |
税务登记类 |
1 |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条 |
在限改期限内办理的 |
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2000元以下罚款,对公民处500元以下罚款。 |
在限改期限内不办理的
|
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
||||
拒不办理税务登记的 |
提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
||||
2 |
纳税人通过提供虚假的证明资料等手段,骗取税务登记证的 |
《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 |
|
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纳税人涉嫌其他违法行为的,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
|
3 |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办理扣缴税款登记的 |
《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 |
|
可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 |
|
4 |
纳税人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证件验证或者换证手续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九十条 |
|
责令限期改正,可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5 |
纳税人未按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条第三款 |
|
责令限期改正,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帐簿和凭证管理 |
6 |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帐簿或者保管记帐凭证和有关资料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条 |
在限改期限内办理的 |
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对公民处以500元以下罚款。 |
在限改期限内不办理的 |
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
||||
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及有关资料等情节严重的 |
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
||||
7 |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条 |
在限改期限内改正的 |
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对公民处以500元以下罚款。 |
|
在限改期限内不改正的 |
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
||||
提供虚假备查资料等情节严重的 |
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
||||
8 |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帐号向税务机关报告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条 |
在限改期限内改正的 |
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对公民处以500元以下罚款。 |
|
限改期限届满不改正的 |
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
||||
9 |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条 |
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且在限改期限内改正的 |
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2000元以下罚款,对公民处500元以下罚款。 |
|
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且在限改期限未改正的 |
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
||||
故意损毁或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 |
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
||||
10 |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帐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帐凭证及有关资料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一条 |
在限改期限内办理的 |
处1000元以下罚款。 |
|
限改期限届满不改正的 |
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
||||
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及有关资料、拒不设置帐簿等情节严重的 |
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
||||
11 |
金融机构未依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中登录税务登记证件号码,或者未按规定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账号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九十二条 |
首次发现并在限改期限内改正的 |
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
|
在限改期限内改正的 |
处以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
||||
在限改期限内未改正的 |
处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 |
||||
12 |
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非法提供银行账户、发票、证明或者其他方便,导致未缴、少缴税款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九十三条 |
未造成税款流失的 |
没收违法所得,处未缴、少缴税款50%以下罚款。 |
|
造成税款无法追缴的 |
没收违法所得,处未缴、少缴税款50%以上1倍以下罚款。 |
||||
纳税申报 |
13 |
纳税人未按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二条 |
在限改期限内改正的 |
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2000元以下罚款,对公民处500元以下罚款。 |
催报2次以上拒不改正或有其他情节严重行为的 |
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
||||
税款征收 |
14 |
偷税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 |
首次发生的 |
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上1倍以下罚款。 |
5年内因同一违法行为被税务机关查处2次以上的 |
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 |
||||
|
情节特别严重的 |
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
|||
15 |
扣缴义务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 |
首次发生的 |
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上1倍以下罚款。 |
|
5年内因同一违法行为被税务机关查处2次以上的 |
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 |
||||
情节特别严重的 |
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
||||
16 |
编造虚假计税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 |
编造虚假计税依据金额在20万元以下的 |
处5000元以下罚款。 |
|
编造虚假计税依据金额在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 |
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
||||
编造虚假计税依据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 |
处2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 |
||||
17 |
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 |
|
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
|
18 |
纳税人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五条 |
|
并处欠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
|
19 |
抗税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七条 |
|
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拒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
|
20 |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逾期未缴责令限期缴纳税款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八条 |
|
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可以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
|
21 |
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条 |
扣缴义务人能主动配合主管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或在责令追缴期限内及时、足额入库的 |
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50%以上1倍以下罚款。 |
|
扣缴义务人未能在追缴期限内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导致税款未能及时、足额入库的 |
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
||||
22 |
未经税务机关依法委托征收税款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七十八条 |
|
责令退还收取的财物,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 |
|
23 |
纳税人拒绝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税款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九十四条 |
|
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罚款。 |
|
纳税担保 |
24 |
纳税人、纳税担保人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提供担保的 |
《纳税担保试行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 |
|
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属于经营行为的,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 |
25 |
非法为纳税人、纳税担保人实施虚假纳税担保提供方便的 |
《纳税担保试行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 |
|
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
|
26 |
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提供担保,造成应缴税款损失的 |
《纳税担保试行办法》第三十二条 |
|
处未缴、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
|
发票及票证管理 |
27 |
非法印制发票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七十一条 |
|
销毁非法印制的发票,没收违法所得和作案工具,并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
28 |
非法印制、转借、倒卖、变造或者伪造完税凭证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九十一条 |
|
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29 |
未按照规定印制发票或者生产发票防伪专用品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 |
|
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可并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30 |
未按照规定领购、开具、取得、保管发票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 |
单位和个人在领购、开具、取得、保管地税发票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一)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以外的单位和个人领购发票的; (二)向他人提供发票或者借用他人发票的; (三)单联填开发票(不包括单联式发票)或上下联金额内容不一致的; (四)开具作废发票的; (五)以开具其他单据或白条代替发票的; (六)扩大专业发票开具范围的; (七)自行填开发票入账的; (八)丢失发票的。
|
由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以500元为处罚基数,每份加收罚款50元,累计罚款最高金额不超过10000元。
|
|
31 |
未按照规定开具、取得、保管发票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 |
单位和个人在开具、取得、保管地税发票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一)应开具发票而未开具的; (二)填开发票项目不齐的; (三)发票涂改的; (四)未经批准拆本使用发票的; (五)未经批准,跨规定的使用区域开具发票的; (六)不按时间顺序填开发票的; (七)应取得而未取得发票的; (八)取得发票不符合规定的; (九)损(撕)毁发票或者未按规定缴销发票的。 |
由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每份罚款50元,累计罚款最高金额不超过10000元。
|
|
32 |
未按照规定开具、取得发票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 |
单位和个人开具或取得普通发票及专业发票时,有下列虚开发票行为的: (一)虚构经营业务活动,有虚开行为的; (二)开具票物不符的; (三)取得发票时要求开票单位或自行变更品名、金额等内容的。 |
由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按开票金额的10%处以罚款,累计罚款最高金额不超过10000元。 |
|
33 |
未按照规定开具发票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 |
单位和个人有代开发票行为的。 |
由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按开票金额的10%处以罚款,累计罚款最高金额不超过10000元。 |
|
34 |
未按照规定开具、保管发票及接受税务机关发票检查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 |
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一)未按规定报告发票使用情况的; (二)未按规定设置发票登记簿的; (三)丢失或擅自销毁发票存根联以及发票登记簿的; (四)未按规定建立发票保管制度的; (五)拒绝、刁难、阻挠地方税务人员检查的; (六)拒绝接受《发票换票证》以及拒绝接受有关发票问题询问的; (七)拒绝提供有关纳税资料、隐瞒真实情况的; (八)拒绝提供境外公证机构或者注册会计师确认的证明的。 |
由主管地方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500元至10000元的罚款。 |
|
35 |
非法携带、邮寄、运输或者存放空白发票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 |
|
由税务机关收缴发票,没收非法所得,并处500元至10000元的罚款。 |
|
36 |
私自印制、伪造变造、倒买倒卖发票,私自制作发票监制章、发票防伪专用品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 |
|
依法予以查封、扣押或者销毁,没收非法所得和作案工具,并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37 |
违反发票管理法规,导致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税款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 |
|
没收非法所得,并处未缴、少缴或者骗取的税款1倍以下的罚款。 |
|
38 |
扣缴义务人损失票证的 |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票证管理办法》第十九条 |
|
处1000元以下罚款。 |
|
税务检查 |
39 |
有关单位拒绝税务机关依法检查纳税人有关情况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九十五条 |
|
责令改正,可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
40 |
金融机构拒绝接受税务机关依法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存款帐户,或者拒绝执行税务机关作出的冻结存款或者扣缴税款的决定,或者帮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转移存款,造成税款流失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七十三条 |
|
处100000元以上5000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41 |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逃避、拒绝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挠税务机关检查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七十条 |
|
责令改正,可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42 |
纳税人提供虚假资料,不如实反映问题,或者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七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九十六条第一款 |
|
责令改正,可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43 |
拒绝或者阻止税务机关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七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九十六条第二款 |
|
责令改正,可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44 |
在检查期间,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转移、隐匿、销毁有关资料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七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九十六条第三款 |
|
责令改正,可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45 |
有不依法接受税务检查的其他情形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七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九十六条第四款 |
|
责令改正,可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社保费征收 |
46 |
缴费单位未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费缴费登记和缴费登记注销的 |
《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一项 |
|
责令限期改正,可对缴费单位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对缴费单位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对缴费单位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
47 |
缴费单位未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费缴费申报的 |
《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二项 |
|
责令限期改正,可对缴费单位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对缴费单位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对缴费单位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48 |
缴费单位伪造、变造、故意毁灭有关帐册、材料,或者不设帐册,致使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无法确认的 |
|
|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49 |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按规定申报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数额的 |
《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一款 |
|
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50 |
不缴或者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 |
《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第五十一条 |
|
对用人单位处以不缴或者欠缴费额50%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对用人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51 |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期限申报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的 |
《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第四十五条 |
|
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52 |
用人单位迟延缴纳失业保险费,或者逾期拒不缴纳失业保险费的 |
《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第四十六条 |
|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拒不缴纳的,地方税务部门可以依法采取保全措施或者强制征收措施,对用人单位处以不缴或者欠缴费额50%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
|
53 |
缴费单位违反规定不缴、少缴社会保险费的 |
《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第三十五条 |
|
对缴费单位处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缴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54 |
缴费单位欠缴应缴社会保险费,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防碍地方税务机关追缴所欠费款的 |
《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第三十六条 |
|
处2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55 |
缴费单位未按规定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的 |
《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第三十七条 |
|
责令其限期代扣代缴,并可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56 |
缴费单位提供虚假资料,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拒绝提供用工人数、工资等有关资料的 |
《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一)项 |
|
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57 |
缴费单位拒绝或者阻碍地方税务机关记录、录音、录象、照相和复制与缴费情况有关资料的 |
《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二)项 |
|
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58 |
缴费单位在检查期间,转移,隐匿、销毁有关资料的 |
《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三)项 |
|
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
|
许可 |
59 |
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十八条 |
|
给予警告;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