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丽政发〔2011〕82号

税谱®提示:根据《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丽政办发〔2017〕113号)规定,继续有效。

税谱®提示:根据《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市政府及市政府办公室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丽政办发〔2019〕50号)规定,继续有效。

税谱®提示:根据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丽政办发〔2022〕66号规定,继续有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丽水市人民政府、浙江保监局《推进丽水保险业发展合作备忘录》和《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补充意见》(丽政发〔2010〕67号),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社会稳定器和社会管理辅助器的作用,扩大政保合作项目,使保险业更好地服务于民生项目,更有效地服务于丽水的经济社会建设,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在我市全面开展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建设。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开展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应对灾害事故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稳定运行。我市地处浙西南山区,每年因自然灾害和交通、生产等各类事故造成的人民财产损失巨大。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企业和家庭参加保险的比例过低,仅有少部分事故损失能够通过保险获得补偿,这既不利于经济社会稳定,又增加了政府财政和事务负担。开展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建设,建立市场化的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开展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建设,有利于促进保险业在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障需求。我市正处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障需求日益增强。特别是随着城市化和社会化大生产的步伐加快推进,风险越来越集中,风险类型不断增多,各种风险对生活稳定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建立政府、市场、家庭、个人多层次共担风险的保障体系。

开展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建设,有利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必须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手段,不断改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开展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建设,积极引入保险机制参与社会管理,协调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对完善社会化经济补偿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总体目标要求

开展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两大战略目标,认真推广景宁县创建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的经验,吸收借鉴发达地区保险业服务地方建设的先进做法,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因地制宜、加强合作、探索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建设,切实提高保险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开展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力争通过“十二五”的努力,把丽水建设成为“体制灵活、项目丰富、惠民利民、科学长效”的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保险服务地方建设的示范城市;到“十二五”末,保险深度处在全省前列、达到4%,保险密度比“十一五”末翻一番、达到人均保费1500元,保障性保险项目的业务规模占到业务总规模的60%,服务三农的保险项目业务规模占总业务规模的6%、提高4个百分点,具有参与社会管理功能的各类责任险、法定强制险以及社会配套保险项目业务规模占总业务规模的40%,并争取引进保险资金投资建设丽水的重大民生项目。

三、主要内容

(一)围绕新农村建设,发展“三农”保险。完善和巩固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和林木火灾保险;积极开办群众需求迫切的新的农业保险产品,重点推出食用菌、茶叶、竹林保险项目,科学研究制定方案并组织试点实施,加快形成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保险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油菜、水稻、能繁母猪保险项目,完善投保、理赔办法,扩大保险面;全面推广计划生育系列保险,并将此纳入计划生育目标考核,力争2015年底前覆盖全市计生家庭。

(二)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民生”保险。鼓励农民参加补充养老保险,并将重大疾病保险列入计划生育系列保险项目;推广合作医疗意外伤害保险,作为对已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因意外伤害身故或残疾的一种补充保险,力争2013年底前实现全市覆盖;积极推动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在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高额补充医疗保险的基础上,鼓励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巩固“学生、幼儿平安保险”的创新试点工作成果,加快实现社会医保卡与商业医保卡支付系统的兼容合并,形成政保合作的无缝对接。

(三)围绕“平安丽水”建设,发展“民安”保险。推广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2013年底前实现全市覆盖;在全市大力开展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建立医疗责任保险机制,推动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工作;大力推广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力争到“十二五”期末该责任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全面推广校(园)方责任保险、旅游责任保险,大力推进雇主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特定领域和特定行业的责任保险;大力推进建筑企业、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交通运输、高空悬挂作业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投保人身意外伤害险和雇主责任险。

(四)围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发展“富民”保险。积极开展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着力破解小额贷款抵押担保难题,为小额借款人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各金融机构对参保对象的贷款利率给予优惠;大力推广个体工商户创业创新保险,立足个体工商户的保险服务需求,为其提供雇主责任、人身意外伤害、个私财产、住院津贴等保险产品,努力扩大承保面;积极研究探索外出务工人员参加保险的实现方式。

四、提升政保合作水平

为扩大保险服务民生的覆盖面,提高保险业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保险业要加快自身转型升级,努力探索政保合作项目。

(一)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推进政保合作。

一是努力扩展政保合作领域。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房保险为重点,大力发展涉农保险,扩大责任险在公共场所和高危行业等领域的覆盖面。以补充等形式积极参与多层次的社保体系建设,特别是对接社保制度的结合型业务。二是全行业要健全政保合作长效机制,提高参与主体的资质,加强试点项目的追踪落实,积极稳妥地推进政保合作。

(二)围绕地方经济特色推进政保合作。

一是在创新强市战略上做文章,大力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保险产品。二是在生态文明战略上做文章,以工业园区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环境污染责任险。三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做文章,针对中小企业、块状经济等转型要求,探索运用定额保险、统括保险等多种方式破解风险控制难题,积极开展信贷保证保险试点,为缓解中小企业贷款困难提供帮助。四是结合我市“四区”建设和农业支柱产业努力拓展新的保险项目,提供科学的保险保障方案。

(三)围绕居民消费需求推进政保合作。

根据我市居民最需要的保险服务,包括健康管理、个性化定制保险、养老保障以及农村小额贷款保险等,保险业要加快开发保费低廉、保障适度、条款简单、购买便捷的保险产品。保险行业协会是保险业的自律组织,要进一步发挥联系政府,联系社会,联系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加强与各地金融办的联系、沟通和协调,制定政保合作自律公约,督促保险机构积极稳妥规范地开展和完成政保合作项目。

五、加强组织领导

为顺利推进我市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建设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保险业规范发展、诚信服务、高效高能等方面的监督检查,促进保险业健康稳定发展,切实在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建设中发挥主渠道作用。

(一)加强政府领导。

各级政府要成立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整体协调和指导示范区建设工作。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形成面上有人管、线上有人抓的工作格局。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抓紧研究制定开展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建设的具体实施意见。要按照保险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推动、政保互动的新形式,引导保险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强化政策支持。

有计划地推进涉及公共安全、核心支柱产业风险补偿等惠民利民方面的保险项目。加大对推广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保险服务民生示范区建设的专项资金,确保资金来源稳定、资金规模刚性、资金管理规范,对部分经营风险较高、持续亏损的项目建立相应平衡机制或给予适当补助。同时,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效果的监督检查。

(三)完善考评激励。

择优确定政保合作项目的经营主体,对创新能力不强,风险意识薄弱,服务能力不够的加以限制。建立政保合作考核激励制度,对积极参与项目试点、推广,以及引进保险资金参与地方建设,并且有突出贡献的保险经营主体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保险资金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参与地方企业重组和项目建设,在政策范围内给予相应优惠。

(四)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要优化舆论环境。充分宣传保险服务经济、服务民生的重要作用;普及保险知识,增强全社会的保险意识;宣传政保合作项目的成功经验和相关保险政策、法规、典型事例。二是要优化法制环境。加强保险机构与司法机关的沟通,努力通过大调解机制化解矛盾纠纷;要支持保险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依法开展监管和行业自律;三是要优化政策环境,研究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帮助解决保险业发展中的政策问题;四是要优化信用环境,打造诚信保险,推进“信用丽水”建设,杜绝恶性竞争,防止商业贿赂。
来源:丽水市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