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宁波市财政局宁波市能源局 宁波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大力推进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
甬建发〔2022〕15号
2022年2月14日
附件
住宅小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产品质量标准
一、技术标准
设备、材料和施工安装工艺符合下列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3)《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PV)-设计鉴定和定型》IEC61215;
(4)《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GB/T19064;
(5)《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19939;
(6)《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IEC61727:2004,MOD)》GB/T20046;
(7)《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4;
(8)《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
(9)《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GB/T29321;
(10)《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1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
(1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13)《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
(14)《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GB/T50796;
(15)《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GB/T50865;
(16)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Q/GDW1617;
(1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
(18)国家电网公司《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设计规范》Q/GDW11147;
(19)国家电网公司《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Q/GDW11148;
(20)《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压保护—导则》SJ/T11127;
(21)《既有民用建筑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导则》;
(22)本行业其它相关规范。
二、主要产品质量标准
(一)光伏组件
本项目光伏组件选用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应符合IEC61215、IEC61646、IEC61730等国际和国内标准要求,须通过国家批准认证机构的认证(中标后提供认证证书原件备查)。光伏组件的选型应遵循“性能可靠、技术先进、环境适配、经济合理、产品合规”的基本原则。
项目采用的光伏组件必须是经国家认监委或省级质监部门批准的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认证且达标的产品,且必须为正A级品。对于抗风等级要求不高的安装区域单晶不低于445瓦/块,PERC组件72片串或144片串。对于抗风等级要求高的区域,建议选用60片/120半片370W以上单晶。立面、车棚及加装电梯等幕墙、BIPV屋面、防火等级高的场景建议采用100W以上薄膜组件。以上组件推荐选用黑边框/隐框/无框组件,减少光污染对其他用户造成的影响。
1.光伏组件的基本技术参数
(1)晶体硅光伏组件基本技术参数
类别 |
技术参数 |
单晶硅组件 |
发电性能参数 |
标准峰值功率(Wp) |
|
功率公差(%) |
0/+5 |
|
最大工作电压Vmp(V) |
|
|
最大工作电流Imp(A) |
|
|
开路电压Voc(V) |
|
|
短路电流Isc(A) |
|
|
转换效率(%) |
(单晶硅组件)≥20.5 |
|
最大系统电压(V) |
1500 |
|
工作温度范围(℃) |
-40~+85 |
|
最大保险丝额定电流(A) |
15 |
|
机械性能参数 |
正面最大静载荷(雪载荷) |
≥5400Pa |
钢化玻璃厚度 |
3.2mm |
|
铝边框 |
黑色阳极氧化铝边框厚度35MM |
|
接线插 |
MC4 |
(2)薄膜光伏组件基本技术参数
类别 |
技术参数 |
薄膜组件 |
发电性能参数 |
标准峰值功率(Wp) |
|
功率公差(%) |
0/+5 |
|
最大工作电压Vmp(V) |
|
|
最大工作电流Imp(A) |
|
|
开路电压Voc(V) |
|
|
短路电流Isc(A) |
|
|
转换效率(%) |
(薄膜组件)≥16 |
|
最大系统电压(V) |
1000 |
|
工作温度范围(℃) |
-40~+85 |
|
最大保险丝额定电流(A) |
15 |
|
机械性能参数 |
正面最大静载荷(雪载荷) |
≥5400Pa |
钢化玻璃厚度 |
3.2mm+3.2mm |
|
抗冰雹等级 |
IV级 |
|
接线插 |
MC4 |
(3)BIPV光伏瓦组件基本技术参数
类别 |
技术参数 |
薄膜/晶硅组件 |
发电性能参数 |
标准峰值功率(Wp) |
|
功率公差(%) |
0/+5 |
|
最大工作电压Vmp(V) |
|
|
最大工作电流Imp(A) |
|
|
开路电压Voc(V) |
|
|
短路电流Isc(A) |
|
|
转换效率(%) |
(薄膜/晶硅组件)≥16 |
|
最大系统电压(V) |
1000 |
|
工作温度范围(℃) |
-40~+85 |
|
最大保险丝额定电流(A) |
15 |
|
机械性能参数 |
正面最大静载荷(雪载荷) |
≥5400Pa |
钢化玻璃厚度 |
3.2mm+3.2mm |
|
抗冰雹等级 |
IV级 |
|
防水边框 |
黑色阳极氧化防水铝边框/耐候树脂防水边框(颜色可定制)、咬合式导流接口 |
|
接线插 |
MC4 |
2.基本要求
(1)组件类型:光伏组件选用单晶硅光伏组件/薄膜光伏组件;
(2)质量等级:光伏组件正A级;
(3)峰值功率:标称峰值功率0~3%;
(4)寿命及功率衰减:光伏组件使用寿命不应低于25年;提供25年线性质保(25年80%的有效功率保证);
光伏组件自项目投产运行之日起,一年内衰减率分别不高于(单晶硅)3%,之后每年衰减率不高于0.7%,项目全生命周期内衰减率不高于20%。
3.产品质量
(1)光伏组件通过CQC或金太阳、TUV相关认证;
(2)中标后提供所有组件的EL检测图片;
(3)光伏组件质保期不少于10年。
4.绝缘要求
按照IEC61215-2005中10.3条进行绝缘试验。要求在此过程中无绝缘击穿或表面破裂现象。测试绝缘电阻乘以组件面积应不小于40MΩ·m2。
5.机械强度要求
光伏组件的强度测试,应该按照 IEC61215-2005太阳电池的测试标准10.17节中的测试要求,即:可以承受直径25mm±5%、质量7.53克±5%的冰球以23m/s速度的撞击。
(1)表面最大承压:正、背面风载负荷≥2400Pa;正面雪载负荷≥5400Pa。
(2)工作温度范围:-40℃~+85℃。
(3)组件尺寸误差:±0.5mm。
(4)光伏组件应设有能方便地与安装支架可靠连接的连接螺栓孔。
6.支架及安装要求
(1)光伏阵列支架的安装结构应该简单、结实耐用。制造安装光伏阵列支架结构不能焊接,材料要求为:热镀锌支架的材质为Q235B,镀锌层厚度不小于65μm;铝合金支架材质为AL6005-T5/AL6063-T5,表面采用阳极氧化,氧化膜厚度不低于10μm。要能够耐受抗风12级以上和风吹雨淋的侵蚀及各种腐蚀。支架制作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在光伏阵列基础与支架的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对安装场所相关建筑物及附属设施的破坏,如因施工需要不得已造成局部破损,应在施工结束后及时修复。
(3)安装光伏阵列时,每个立柱必须单独做混凝土基础,当设计基座预埋件与主体结构的钢筋牢固连接时,预埋件必须隐藏地面之下。具备承重要求的屋面,可采用对屋面非破坏式的独立基础模块。
(4)光伏电池组件边框及支架要与接地系统可靠连接。
(5)支架使用寿命不低于25年,质保期不少于10年。
(6)对于采用BIPV型式安装的光伏组件屋面系统拼接处要进行防水处理,质保不少于20年。
(7)光伏支架连接螺栓采用具有防松动功能不锈钢螺栓,螺栓紧固后做好防松动标记。
(二)并网逆变器
项目使用的并网逆变器必须是经国家认监委或省级质监部门批准的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检测认证且达标的产品。鼓励采用经CQC或TUV国家光伏产品“领跑者”认证计划认证的产品。
1.技术要求
(1)光伏并网逆变器直流输入均要求带有DC断路开关。
(2)光伏并网逆变器要求具有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调节功能,可以根据电网调度在0~100%范围内调节逆变 器的发电功率,同时在0.8(滞后)~0.8(超前)的范围内调节逆变器的功率因数。额定功率工作时,电流总谐波畸变率不大于3%,功率因数大于等于1(±0.8可调)。应具备夜间自动断电休眠的功能。
(3)光伏并网逆变器满足《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的全部要求。
(4)系统需提供通讯协议,采用GPRS通讯模块传输数据实现监控。
(5)光伏并网逆变器直流输入功率超配不超过额定输入功率1.2倍。
2.产品质量认证
(1)并网逆变器通过CQC或TUV认证。
(2)质保期不少于10年。
3.保护功能
直流过压保护、直流欠压保护、直流过载保护、直流反接保护、直流防雷保护、防反放电保护;交流过压保护、交流欠压保护、频率超限保护、反序保护、缺相保护、孤岛保护、低电压穿越、输出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载保护、过温保护、高温降额、母线短路保护、IGBT过流保护、紧急关机(EPO)保护、风扇故障保护、辅助电源故障保护、绝缘超限保护。
(1)过/欠压保护
当并网逆变器交流输出端电压超出规定的电压允许值范围时,并网逆变器应停止向电网供电,同时发出报警信号。
并网逆变器应能检测到异常电压并做出反应。电压的方均根值在逆变器交流输出端测量,其值应满足相关规定的要求。
(2)过/欠频保护
当并网逆变器交流输出端电压的频率超出规定的允许频率范围时,并网逆变器应在0.2s内停止向电网供电,同时发出报警信号。
(3)防孤岛效应保护
并网逆变器应具有防孤岛效应保护功能。若逆变器并入的电网供电中断,逆变器应在2s内停止向电网供电,同时发出报警信号。
(4)恢复并网保护
由于超限状态导致并网逆变器停止向电网供电后,在电网的电压和频率恢复到正常范围后的20s到5min,并网逆变器不应向电网供电。
(5)过流保护
并网逆变器对交流输出应设置过流保护。并网逆变器的过电流应不大于额定电流的150%,并在0.1s内停止向电网供电,同时发出警示信号。故障排除后,并网逆变器应能正常工作。
(6)防反放电保护
当并网逆变器直流侧电压低于允许工作范围或逆变器处于关机状态时,并网逆变器直流侧应无反向电流流过。
(7)极性反接保护
当光伏方阵的极性接反时,并网逆变器应能保护而不会损坏。极性正接后,并网逆变器应能正常工作。
(8)过载保护
当光伏方阵输出的功率超过并网逆变器允许的最大直流输入功率时,并网逆变器应自动限流工作在允许的最大交流输出功率处,在持续工作7小时或温度超过允许值的任何一种情况下,并网逆变器应停止向电网供电。恢复正常后,并网逆变器应能正常工作。
4.绝缘耐压性能
(1)绝缘电阻
并网逆变器的输入电路对地、输出电路对地以及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Ω。绝缘电阻只作为绝缘强度试验参考。
(2)绝缘强度
并网逆变器的输入电路对地、输出电路对地以及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间应能承受50Hz、2500V的正弦交流电压1min,且不击穿、不飞弧,漏电电流<20mA。
5.监控系统要求
(1)控制设备要求及功能
并网逆变器应提供通讯装置,采用GPRS网络传输方式,要求至少可以连续存储一年以上的逆变器所有的运行数据和所有的故障记录。
(2)并网逆变器的启动及同期
并网逆变器应能根据日出和日落的日照条件,实现自动开机和关机,并能接受来自地方调度中心的开机和关机指令。
并网逆变器启动运行时应确保光伏发电站输出的有功功率变化不超过所设定的最大功率变化率。当光伏电站因系统要求而停运,而后逆变器要重新启动并网时,尤其需要考虑该制约因素。并网逆变器应具有自动与电网侧同期功能。
(3)并网逆变器的人机接口
并网逆变器可以外接LED显示屏,以实现操作人员的现地手动操作。显示屏应能显示逆变器的主要运行参数、状态、故障等信息量。
(4)并网逆变器的显示及报警
显示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此):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直流功率、交流电压、交流电流、时钟、频率、功率因数、当前发电功率、日发电量、累计发电量、每天发电功率曲线等。故障量信号包括:电网电压过高、电网电压过低、电网频率过高、电网频率过低、直流电压过高、并网逆变器过载、并网逆变器过热、并网逆变器短路、散热器过热、光伏并网逆变器孤岛、控制器故障、通讯失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