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科学技术局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福建省关于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若干措施
2019-09-30 莆市科〔2019〕113号
税谱®提示:根据《 莆田市科学技术局关于《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文件清单》公布的通知》 ( 莆市科〔2020〕7号)规定,继续有效
各县(区)科技局、市直有关部门,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
福建省关于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培育我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推动与我市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措施,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加强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
围绕人工智能“数据、算法、硬件”三大关键,大力发展高性能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区块链等新技术,重点开展物联网技术、自主无人系统、机器视觉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临床表现智能辨析关键技术、虚拟现实建模技术等在我市相关产业的应用研究,对列入“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省级科技重大专项,我市每项配套补助不超过100万元,为我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企业运用智能装备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智能制造专项、省级智能制造项目、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等,为我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构建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平台
立足数字莆田建设应用、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和我市产业发展基础,重点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研发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技术转移转化平台。瞄准我市产业发展需求,依托华峰新材料、百威雪津等龙头企业和莆田学院、东南新工科产业学院等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的研发应用平台,推动中电(福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与我市鞋业等产业建立工业互联网。通过6·18成果对接会、9·8投洽会、中科院STS莆田中心等对接交流平台,加强引进中科院、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推动我市企业、行业组织、科研机构、高校等联合组建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加快培育、引进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企业
坚持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培育、孵化、引进一批人工智能高成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建设工厂大数据系统、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等,系统提升制造装备、制造过程、行业应用的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我市高端装备、医疗健康、工艺美术、鞋服、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产业基础,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相关产业应用,在装备感知识别、智能制造机器人、可穿戴智能健康设备、智能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单项冠军”。发展平台经济,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平台企业中的运用,整合行业上下游供应链,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依托东南新工科产业学院、智慧产业园,对接中国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引进华为、百度、腾讯、中软国际等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知名企业项目在我市落地转化。
四、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按照《莆田市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园区标准化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南新工科产业学院、智慧产业园、城厢区软件园和其他工业园区为重要载体,大力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推动智能装备产业、智能元器件产业、智能医疗健康与服务产业、智能光电产业、智能运载工具产业、智能物流产业等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形成莆田特色人工智能产业优势。同时紧盯5G时代,加快部署建设5G研发基地、设备生产制造基地、应用示范基地,抢占电子信息产业制高点。
五、聚集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人才
围绕我市产业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城市要求,加速集聚掌握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加快引进人工智能高端人才,为我市人工智能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统筹利用国家人才计划项目、福建省“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和我市“壶兰计划”,紧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人才引进灵活的机制,引进一批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和团队。实施人工智能紧缺急需人才补充工程,重点引进大数据、物联网、群体智能、感知识别、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高端科研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落实“壶兰计划”相关人才政策,激励企业、科研机构引进人工智能人才。推动人工智能学科建设。鼓励莆田学院、东南新工科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在原有专业基础上拓宽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内容,加强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
六、强化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
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在全市各行业示范应用,在智能工厂、智能医疗、智能驾驶、智能交通、智能教育、智能物流、智能安防、智能文旅、智能农业、智能水利、智能政务、智能家居等12个行业领域先行先试,深入开展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实施“智能+”工程,在鞋服、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领域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实施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努力推进智慧汽车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试点城市、5G试点城市等重大工程。
莆田市科学技术局
2019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