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工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
滨政办发〔2017〕5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驻滨各单位:
为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工业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根据《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 (
鲁政办发〔2017〕1号)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工业发展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构建新型产业体系
1.突出集群集聚集约发展。以打造高端铝、新型化工、粮食加工、家纺纺织、畜牧水产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为重点,强化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依托现有特色产业园区,围绕建链、扩链、强链、补链,加大引资引智力度,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形成群聚效应。对集群内重点龙头企业以及关联配套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和市各类专项扶持。鼓励现有企业入区进园,向专业园区聚集,对新搬迁进入专业化园区的企业,按滨发〔2017〕20号文件规定予以奖励。(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粮食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各县区、各市属开发区配合)
2.支持工业行业协会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发起组建市级工业行业协会,引导行业协会发挥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行业内企业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联动互助、抱团取暖,促进行业健康协调发展。建立滨州工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行业大数据分析与研究,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供信息化支撑。(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粮食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畜牧兽医局配合)
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3.鼓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需要,选择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与我市共同建立产学研联盟,加快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加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等创新平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申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支持各类企业开展品牌创建。鼓励各县(区)、市属开发区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建立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或众创空间。对符合滨发〔2017〕20号文件规定条件的,按规定予以奖励或扶持。(市科技局牵头,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各县区、各市属开发区配合)
4.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以《
山东省企业技术改造条例》实施为契机,研究制定工业技改行动实施方案,每年筛选并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鼓励企业利用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优化工艺技术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对纳入省市重点的技改项目,在审批立项、融资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力争用三年时间对全市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办、人民银行滨州中心支行、各县区、各市属开发区配合)
三、大力实施“互联网+工业”,深入推进“两化”融合
5.促进“互联网+工业”创新应用。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推进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构建产业链“双创”新业态。支持企业发展网络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推动传统生产模式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转变。引导工业企业结合自身需求新建、改造智慧园区。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两化”融合达标行动。加快普及中小企业信息技术改造,鼓励中小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单项达标。(市经信委牵头,各县区、各市属开发区配合)
6.支持“制造+服务”转型升级。鼓励制造业行业龙头企业开展IT服务,对外提供设计咨询、设备采购、施工安装、运营保障等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和业务流程再造,提供软硬结合、管控一体的完整解决方案。引导企业结合自身应用建设电子商务采购、营销平台,鼓励企业建设行业示范应用平台。(市经信委牵头,各县区、各市属开发区配合)
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7.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源头管控,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园区定位,规划环评禁止发展,属于“两高一资”或产能过剩等方面的建设项目,不予招引和批复。加快构建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制度体系,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产出率。突出循环企业、园区和社会三个层面,以废弃物资源化为核心,研发、推广循环经济关键技术,推进循环模式创新和示范创建,加大园区循环化改造、清洁生产审核、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力度,打造循环型工业。(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各县区、各市属开发区配合)
8.扎实开展节能降耗。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机制,扎实推进“工业绿动力”计划,突出抓好新能源集热系统应用、高效煤粉锅炉推广等专项工程。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抓好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在高耗能企业树立节能低碳标杆,引导企业争做能效“领跑者”。(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各县区、各市属开发区配合)
五、培育壮大企业群体,推进企业梯次发展
9.支持龙头企业争创行业一流。筛选公布100家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组织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综合效益好的市级重点骨干企业,在要素供给、金融支持、财政奖补、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促其带头发展、带动发展。鼓励骨干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兼并重组,持续做大规模,组建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上市等直接融资步伐。(市经信委牵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人民银行滨州市中心支行配合)
10.助推高成长企业创新发展。动态培育百余家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企业,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将高成长企业纳入全市技术改造、科技项目支持计划,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优化高成长企业中试开发、规模生产、示范应用条件平台及配套机制,加快成果转化;鼓励高成长企业有效运用金融工具,充分借助上市等资本市场平台,加速做大做强。(市经信委牵头,市科技局、市金融办、人民银行滨州市中心支行、市财政局配合)
11.加快中小微企业创业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壮大产业发展源头,促进企业梯队建设。引导小微企业整合重组,入区入园入楼,实现集聚集约发展。支持小微企业参与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享受研究开发费用75%加计扣除政策。(市经信委牵头,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各县区、各市属开发区配合)
六、支持开拓多元市场,着力培育竞争优势
12.进一步加大国内外市场开拓力度。鼓励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展销和技术洽谈对接会、科技创新合作成果展示等活动,开展宣传和业务对接,扩大市场份额。对符合滨发〔2017〕20号文件规定条件的,按规定予以奖励或扶持。(市经信委牵头,市商务局、市科技局配合)
七、创新金融支持方式,优化企业融资环境
13.充分发挥银行业融资主渠道作用。引导银行业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扩大股权、知识产权等抵质押范围,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导向作用,引导银行业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政产学研金合作平台,引导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市金融办牵头,人民银行滨州中心支行、银监分局、市科技局配合)
14.鼓励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持续推进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五年行动计划”,引导各级各类专项资金向改制企业倾斜,推动企业应改尽改。鼓励企业开展跨区域跨行业并购重组,丰富产业链条,集聚优质产业资源和人才资源。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境内外股票市场、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债券市场等开展直接融资。(市金融办牵头,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财政局配合)
15.推进产业基金发展。发挥好市级产业投资基金及各专项产业基金作用,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构建以政府引导、企业投入为主,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市财政局牵头,市经信委、市金融办、市科技局配合)
16.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贯彻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强存量信贷资金结构调整,优化新增信贷资金投向,稳妥有序退出处于竞争劣势、技术含量低、发展前景差的低端制造业领域,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市金融办牵头,人民银行滨州中心支行、银监分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配合)
八、强化服务意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17.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实行行政许可目录清单管理,精简投资项目审批手续,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简化审批前置环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政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行全流程网上办理。(市编办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县区、各市属开发区配合)
18.建立项目评价机制。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库、项目评审专家库建设,形成科学有效、公开公正的项目评价机制。对重点项目储备库实施动态管理,依据政策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发挥专家在项目管理与决策中的咨询和参谋作用,提高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市发改委牵头,市经信委、市科技局配合)
19.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市场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非法集资、信贷欺诈等行为。完善落实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制度,制止各种乱收费和乱摊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市工商局牵头,市金融办、市法制办、市科技局、市物价局配合)
九、建立完善保障机制,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20.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沟通协调和工作联动机制,统筹工业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工作,制定年度推进计划,审议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要安排,在全市形成加快工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合力。各县(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认真抓好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市经信委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县区、各市属开发区配合)
21.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强化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定期对政策落实情况开展评估评价,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依纪依法严肃问责。(市监察局牵头,市审计局配合)
22.加强宣传引导。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决策部署,做好相关政策的集中报道和深入解读,凝聚共识和行动,努力形成举全市之力推动工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良好社会氛围。(市经信委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配合)
滨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2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