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加强软科学研究工作的若干意见【全文废止】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加强软科学研究工作的若干意见【全文废止】
浙科发政〔2007〕219号

税谱®提示:根据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浙科发政〔2019〕70号规定,继续有效

税谱®提示:根据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公布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 浙科发政〔2021〕56号 规定,全文废止

各市及义乌市科技局、省级有关部门,各高校、科研院所、软科学研究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软科学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软科学研究水平,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重大战略实施提供决策支持,特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进一步认识软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1.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软科学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研究工作体系逐步完善,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研究水平明显提高,取得了不少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省委、省政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2.软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是《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八大科技创新工程”之一,加强软科学研究是实施“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具体行动。软科学是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软科学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引入决策研究,丰富和完善了决策理论,提高了对复杂问题的综合把握能力,对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加强软科学特别是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的研究。

3.当前,我省软科学研究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省软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但与此同时我省的软科学研究也存在着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研究项目小、离散度大,缺乏围绕总体目标的分工合作机制,显示度低等问题,迫切要求加强软科学研究的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

二、软科学研究的总体要求与工作原则

4.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方针,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重大战略为研究导向,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整合资源、集成优势,力争在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上有新突破,在破解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研究水平上有新提高,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环境营造上有新进展,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5.工作原则。一是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既要通过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更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注重成果应用。二是坚持以服务决策为宗旨,不断提高软科学研究水平。要提高项目研究的组织化程度,组织力量协同深化研究,按照软科学研究的方法与特点,围绕管理决策的重大问题,运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通过典型调查、实证分析、统计分析、数学建模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三是坚持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统一。既要抓住影响未来全局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战略思路、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又要着眼于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破解制约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

三、立足省情,突出重点,不断提高软科学研究实效

6.围绕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重大战略部署和事关全局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研究。重点研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体制改革、对外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7.围绕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研究产业和技术领域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加强技术预见、技术难题、技术瓶颈和重大科技项目的主动设计;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合理开发利用山海资源,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集约发展的产业技术政策。

8.围绕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开展科技立法和完善政策等方面的研究。重点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支持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人才队伍建设等政策措施,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科技投入,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推动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四、深化改革,集成优势,不断提高软科学研究水平

9.编制指南,顶层设计,完善选题机制。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采取面向高校、院所公开征集研究项目与组织专家集中确定研究方向,主动设计与自由申报相结合,编制项目指南,引导研究方向,不断提高软科学研究的选题水平。

10.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引入竞争机制。按照公平、公开、公正、择优和信用的原则,选择若干研究意义重大、目标明确的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鼓励软科学研究机构跨学科、跨单位联合投标,协同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研究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软科学研究水平。

11.规范制度,强化管理,完善评价机制。完善软科学项目的评价机制,突出应用性、针对性,把研究成果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影响决策的关联度、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所采用等,作为申报和评价项目的重要依据,引导形成正确的研究导向。建立健全评审专家和研究人员的信用制度,加强研究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

12.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完善协同机制。充分发挥浙江省软科学学会、浙江省科学学学会的作用,通过举办研讨会和学术论坛、建立软科学成果数据库等多种方式,加强软科学研究成果的共享。鼓励省内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机构,采取主体做强、联盟做实的方式,构筑跨单位、跨学科协同研究的平台。

五、加大投入,优化环境,不断壮大软科学研究队伍

13.多渠道筹措经费,切实加大扶持力度。逐年增加省财政软科学研究经费,提高重大、重点软科学课题经费支持强度。同时鼓励各高校、科研院所增加软科学研究经费,鼓励社会捐资资助软科学研究。提高软科学研究成果在省科学技术奖项中的比例,鼓励和支持学术水平高、具有重大决策价值、取得明显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软科学成果申报高层次奖项。

14.加强研究基地建设。把软科学计划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高校、研究机构中遴选一批具有良好研究积累和较高素质的研究团队,以任务带学科的方式,重点培育和形成公共科技政策、科技发展战略、区域创新体系、技术预见、科技统计、科技评价等一批学科优势明显、研究基础扎实,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软科学研究基地。

15.强化研究人才培养。软科学计划项目的立项和组织实施要着眼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研究人才的专长。通过项目联合研究,弘扬团队协作精神,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等多种措施和途径,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软科学研究人才,特别是软科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对软科学研究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要给予稳定的支持。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多种渠道,鼓励软科学研究人才参加多种形式的国内外研究交流与合作。

16.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倡导学术自由和民主,鼓励敢于探索和冒尖,努力营造尊重个性、平等竞争、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环境。改革和完善人才评价、使用和奖励制度,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克服软科学研究中的急功近利和学术浮躁。

二○○七年九月二十七日
来源:浙江省科技厅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