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文废止】
龙政综〔2017〕216号
税谱®提示:根据《 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或宣布失效一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通知》 ( 龙政综〔2021〕3号)规定,全文废止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根据《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促进茶叶、水果、蔬菜、薯业、畜禽、林竹、花卉苗木等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体系,促进全产业链绿色化、清洁化,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突出产业融合。用工业理念优化升级农业产业,推进产品初加工,重点发展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全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产业集聚。以园区为平台,加强对产业的规划、引导和提升,按“一产业一方案”综合精准施策,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向适宜发展区域和园区集聚集群,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强化项目带动。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产业园建设的短板,积极策划生成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延伸产业链条,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注重科技创新。统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以创新激发新活力、培育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带动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引导广大农民参与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来,稳步提高农民在产业各环节的增值收益,不断扩大优势特色产业的扶贫成效,让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充分分享产业发展成果。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力争实现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830亿元以上,比2016年增加26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其中:茶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40亿元,比2016年增加11.43亿元,年均增长8.78%;水果产业全产业链产值35亿元,比2016年增加10.45亿元,年均增长 9.35%;蔬菜产业全产业链产值 90亿元,比2016年增加34.23亿元,年均增长12.64%;薯业全产业链产值45亿元,比2016年增加8.8亿元,年均增长5.53%;畜禽产业全产业链产值300亿元,比2016年增加83.8亿元,年均增长8.58%;林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210亿元,比2016年增加 61.64亿元,年均增长9.16%;花卉苗木产业全产业链产值115.6亿元,比2016年增加55.9亿元,年均增长18%(详见附件)。
三、重点任务
(一)优化一产,调结构提品质
1.提升茶叶产业水平。着力稳定面积、优化结构、提升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着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茶类,尤其是列入“闽西八大珍”的“漳平水仙茶”“武平绿茶”。漳平市重点发展以漳平水仙、台式乌龙茶为主的乌龙茶生产,做大做强“漳平水仙”“永福高山茶”品牌;武平县重点发展名优绿茶生产,提升产品品质,做大做强“武平绿茶“品牌;新罗区重点发展“斜背茶”特色名茶;永定区改进工艺、提高品质、扩大“灌洋茶”的规模;上杭县、连城县、长汀县等乌龙茶产区重点推广金牡丹、紫玫瑰、春闺等高香型、制优率高、适制性好的茶树品种,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在漳平、武平等重点茶区研究集成组装并推广一批优质高效、生态环保的技术模式,加快农机农艺配合,夯实漳平水仙、武平绿茶等区域公用品牌推广基础。推进低产茶园改植换种,到2020年完成1.5万亩低产茶园改造。积极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推行茶树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到2020年,建成标准化茶叶基地10万亩,实施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15万亩以上。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产量达3万吨,名优茶率达50%以上。
2.优化提升特色果树产业。引导果农适地适栽,使主栽果类向适宜、最适宜栽培区集中;充分发挥我市具有发展早熟水果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突出发展早熟、鲜食特色水果。在温热条件较好的新罗、上杭、漳平、永定、武平南部重点发展特早熟蜜柑、优质甜橙、杂交柑、百香果等特色果类,北部的长汀、连城及其他中高海拔地区发展早熟甜柿、蓝莓、猕猴桃、黄桃等特色果类,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葡萄、草莓等特色果类,推广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到2020年新兴果类面积增加5万亩。推动水果主产区调整品种结构,增加早熟品种的比例,到2020年早熟品种比例占40%;发展以避雨设施、水肥一体化为主的设施栽培,到2020年水果设施栽培面积增加1万亩,水果优质率提高10个百分点。水果面积达到73万亩。
3.调整蔬菜种植结构。狠抓科学布局,大力推进蔬菜规模化、标准化、多样化生产,进一步提升产量质量水平,保障供应总量平衡,季节均衡,区域和品种平衡。坚持“设施和露地并举、质量和效益并重”,加快设施高效栽培基地建设,加强蔬菜集约化育苗建设。在海拔500米以上区域发展高山夏秋反季节蔬菜;在具有南亚热带气候特征的乡镇,大力发展春提前、秋延后蔬菜;在冬季主要发展加工型蔬菜。在交通条件便利,有种植基础乡镇发展果用瓜,扩大耐热耐湿、抗病、品质好、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品种小西瓜、无籽西瓜、洋香瓜种植面积。强化科技支撑,提高蔬菜品种、品牌化发展水平。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蔬菜生产经营模式,推进蔬菜合作社发展,建立蔬菜产销联合体。到2020年蔬菜面积发展到120万亩。
4.扩大薯业产业规模。在地瓜种植区域布局上,选择海拔500米以下阳光充足、排灌条件较好的地域为适宜发展区。重点发展连城地瓜产业,种植区域以连城为中心,向武平武北片,上杭溪口、茶地、太拔,永定合溪、堂堡等乡镇发展。进一步提高地瓜种植的科技含量,通过加强对生产过程、生产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监测,全面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进一步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到2020年基地面积达12万亩,年加工地瓜干15万吨。
5.全面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按照“调减生猪养殖规模,发展特色家禽和草食动物”的思路,大力推进槐猪、连城白鸭、河田鸡、武平象洞鸡、龙岩山麻鸭、通贤乌兔和福建白兔等地方特色畜禽养殖,加快牛羊等食草类动物发展,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力争特色家禽和草食动物年均增长10%以上。开展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提升行动,建设一批规模适度、生产水平高、综合竞争力强的标准化畜禽养殖基地,推进畜禽养殖设施化、智能化、生态化。争取到2020年家禽年出笼7500万羽,肉兔年出栏800万只,肉类总产量55万吨。
6.推进林业产业发展。要坚持“以二促一带三”的思路,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到2020年完成造林绿化70万亩,森林抚育206万亩、封山育林185万亩;建设木材战略储备基地7.11万亩,新造、改建、建立珍贵树种基地3.5万亩。培育森林后备资源,鼓励林农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大力实施“林下经济6112工程”,即到2020年,着力抓好花卉苗木、香精香料、森林药材、森林蔬菜、野生动物驯养繁育、森林旅游六大林下经济产业;建设100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经营面积达到1000万亩。到2020年,每个县(市、区)建立林下经济示范户50户以上,建立林下经济合作组织150个以上。严厉打击“毁林种果”“毁林扩竹”行为。
7.做强花卉苗木产业。调减产能过剩的观赏苗木,加快发展适销对路的鲜切花、盆栽植物、新优苗木和食用药用工业用花卉,打造“一县一品”产业发展格局。积极推进漳平杜鹃花、连城国兰、武平富贵籽、新罗、永定蝴蝶兰等四大优势花卉发展。大力扶持上杭金花茶等新兴产业发展。实施省级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项目,重点扶持智能温室、各类大棚等建设。推进连城兰花公司花卉出口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二)深化二产,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
深入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力争每年开工建设一批投资规模3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打造一批技术集约、装备集成、效益集聚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森宝食品科技园、盼盼饮料加工、连城地瓜干产业园区、木村科技园三期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构建肉制品综合加工产业集群、休闲食品产业集群、饮料产业集群、薯业加工产业集群、竹木加工制品产业集群等五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加快农产品初加工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强化果蔬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链条延伸工程,逐步实现竹木产业向家具用品、艺术品深加工延伸发展;生猪产业向肉制品精深加工延伸发展;地瓜产业向地瓜全粉、复合薯片和地瓜浓缩液蛋白延伸发展;茶产业向茶饮料方面延伸发展。到2020年,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500亿元。
(三)强化三产,搞活流通打造品牌
积极搞活农产品流通,创新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加强中农批(龙岩)交易城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设,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鼓励发展定制配送、直供直销、微信营销等新模式。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培育农村电商人才,到2020年,力争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80亿元。
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一体化。支持发展农产品检测、包装以及仓储保鲜等服务业,加快建设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农业生产服务平台。大力支持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农业示范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名牌农产品。支持新罗区、连城县打造“百香果之都”和“中国客家硒都”品牌。到2020年,60%以上的特色农产品实现商标品牌认证,其中新创建中国驰名商标6个、省著名商标60个,“三品一标”认证位居全省前列。加大品牌宣传,在高铁(动车)、高速公路沿线等区域宣传公共品牌,加大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新媒体上的宣传力度。支持有关单位通过6?18海峡成果交易会、9?8投洽会、农博会等平台进行品牌宣传,扩大龙岩农业公共区域品牌影响力。
(四)融合一二三产,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全市重点围绕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和“八大干、八大珍、八大鲜”特色产品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计划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5个左右,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左右。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区域省级3~5个乡镇,市级2~3个乡镇,县级1~2个乡镇。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引导优势特色农业企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养生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具有生产、观赏、体验、游乐等功能配套的特色产业小镇、现代农业庄园、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生态农庄、慢生活休闲基地,促进观光农业、森林人家、农家乐、花海公园等乡村旅游业态快速发展,创建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打造一批最美休闲乡村。到2020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数突破1200万人次,营业收入突破12亿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落实推进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主体责任,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协调落实政策措施,推动工作落实到位。农业、林业部门要牵头落实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具体实施方案,掌握工作进展,加强跟踪服务,及时总结推广工作经验。发改、财政、商务、经信、金融、供销等部门要强化对重大政策、重点项目的支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其他相关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加强协作,抓紧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合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二)完善政策支持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充分利用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扶持政策。各级政府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资金整合等方式加大对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扶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专项资金、“以奖代补”等方式,广泛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和经营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
(三)营造良好氛围
综合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让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和农民群众家喻户晓,把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汇集到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上来。树立一批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典型,用可信可学的鲜活样板,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积极推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完善服务体系
加强优势特色产业的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强优质高产高效技术攻关,加大农业“五新”技术推广力度。进一步完善经营性服务,加快培育农机作业、统防统治、集中育秧、加工储存等生产性服务组织,积极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管联营等社会化服务方式。进一步支持发展和规范各类农民合作社,加强农民合作社示范建设,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主体。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技能水平。
(五)创新工作机制
把抓项目抓产业园建设作为推动农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重点,策划生成一批项目和产业园,不断提高项目和园区建设管理水平。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项目,坚持补短板推动产业园建设,围绕项目前期、开工、建设、投产整个工作链条,及时疏通堵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实施。加快建立项目工作队伍,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个团队的要求,充实工作力量,将产业发展任务落实到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安排和任务清单中。完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破解工作难题,加快实施进度。强化督促检查,按照“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要求,不弄虚作假,不走过场,扎扎实实推动工作、促进落实。强化责任追究,对决策执行不力、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按相应规定问责处理。
附件:龙岩市农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2020年新增产值指导性目标
龙岩市人民政府
2017年11月9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龙岩市农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
2020年新增产值指导性目标
单位:亿元
|
茶叶
|
蔬菜
|
水果
|
畜禽
|
薯业
|
林竹
|
花卉
苗木
|
合计
|
2016年全
产业链产值
|
28.57
|
55.77
|
24.55
|
216.17
|
36.2
|
148.36
|
59.7
|
569.32
|
2020年全
产业链产值
|
40
|
90
|
35
|
300
|
45
|
210
|
115.6
|
830
|
新增产值
|
新罗
|
0.76
|
5.15
|
0.93
|
36.1
|
0.17
|
12.69
|
11.8
|
67.6
|
永定
|
0.85
|
4.28
|
3.47
|
11.56
|
0.36
|
4.85
|
4.1
|
29.47
|
上杭
|
0.75
|
5.65
|
1.43
|
13.6
|
0.48
|
4.68
|
5.2
|
31.79
|
武平
|
2.02
|
5.09
|
1.11
|
10.47
|
0.36
|
9.04
|
6.8
|
34.89
|
长汀
|
0.99
|
4.49
|
1.23
|
7.88
|
0.51
|
5.77
|
4.1
|
24.97
|
连城
|
0.34
|
4.74
|
1.01
|
3.48
|
6.8
|
12.48
|
12.2
|
41.05
|
漳平
|
5.72
|
4.83
|
1.27
|
0.74
|
0.12
|
12.13
|
11.7
|
36.51
|
合计
|
11.43
|
34.23
|
10.45
|
83.83
|
8.8
|
61.64
|
55.9
|
2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