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外贸进出口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外贸进出口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青政办字〔2016〕82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青岛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外贸进出口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6月23日
青岛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外贸进出口跨越式发展行动方案
海关特殊监管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在我国关境内,赋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联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特殊功能和政策,由海关为主实施封闭监管的特定区域。我市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包括青岛前湾保税港区、青岛出口加工区和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为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在促进产业集中、推动外贸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落实国家、省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整合优化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市海关特殊监管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升我市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根据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目标
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创新驱动和扩大开放为动力,抓住我市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推进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契机,盘活现有骨干企业存量,抓好招商引贸工作,培育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增量,放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优势,增强外贸发展集聚效应,力争青岛前湾保税港区2016年外贸进出口突破100亿美元;青岛出口加工区2016年外贸进出口实现倍增发展,达到15亿美元。
二、重点工作
(一)健全招商引贸工作机制,培育壮大重点骨干企业。
1.加大招商引贸力度。抓好重点外贸企业引进工作,引入奖励机制,增强工作合力,形成强化招商引贸的浓厚氛围。坚持“以大带小、携同发展”的模式,建立招商引贸工作调度机制,确保实现全年外贸进出口目标任务。青岛出口加工区要充分发挥在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上的功能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科学定位,实现与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错位发展。重点做好航空物流业务,扩大保税仓储、保税分拨等业务。充分利用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备货业务的优势,为我市北部区域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开展提供功能支持。
2.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制度。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质优、量大、发展好的企业主体方阵。力争本年度培育进出口额超10亿美元以上企业1—2家,5亿美元以上企业3—4家,2亿美元以上企业10—15家。青岛出口加工区要围绕制度创新、功能创新、管理创新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开展研发设计、检测维修和再制造、跨境电子商务、大宗商品交易、保税展示交易、文化贸易等新兴业态,积极推进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引导企业诚信发展。
1.建立重点企业服务机制。做好企业需求分析,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扶持外贸进出口企业提升出口商品质量和创新能力,扩大进出口规模。联合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建立重点企业服务“直通车”制度,创新监管模式,提高行政效率。建立政府服务微信平台,及时发布政策信息、国际市场动态、业务知识问答等相关内容,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互动。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建立重点企业市场服务平台,实现企业信息的互通互联,推动企业多元化、国际化合作。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在做好进口橡胶现货指数、期货指数统计发布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形成青岛口岸大宗原料商品指数和生活必需品等进口货品指数,编制青岛进口商品指数,逐步形成进口货品的“青岛价格”,不断提高青岛口岸影响力。
2.建立重点企业诚信体系。建立重点企业数据库,实施诚信承诺制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对重点企业实施常态化、动态化监管。定期联合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国税、地税、外汇管理等监管部门对重点企业进行评定,对进出口额达不到目标要求以及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从重点企业数据库中予以除名。
(三)对接国家战略,全面促进新业态发展。
1.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对外推动港口、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提升陆海联运水平,畅通货运双向通道;对内协调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理顺通关流程,实现流程提速,打造快捷便利的进口商品通关渠道。深化与乌鲁木齐、霍尔果斯等西部口岸合作,搭建“青新欧”跨国货运铁路直达通道,建立亚欧双向货运中转枢纽。打造中韩商品贸易基地,加快建设进口商品交易中心、进口直购体验中心等系列平台。加快面向日韩的门户建设,打造与韩国贸易交往快速通道。促进澳洲进口牛肉等商品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开展转口业务,在贸易、投资、服务、产业合作等领域探索实施中澳合作,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2.承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全力建设具备“单一窗口”功能的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开发设计商对商(B2B)、商对客(B2C)模式,打造融合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国地税、外汇管理业务及商业配套服务的新型服务体系。以“一区多园”的发展布局,建成临海型、综合型、智慧型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做好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备货进口试点工作。跟踪研究国家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综合税率和进口试点的最新政策,着眼跨境电子商务长期发展需求,做好监管方案、监管场所、公共服务平台、招商引资等方面工作。加快培育综合服务企业,提供通关、退税、结汇、物流、仓储、融资等全方位服务。支持现有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应用新技术、新思维创新运营模式,提升运营能力和水平。鼓励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实施品牌化、规模化经营。
3.促进汽车口岸发展。进一步完善发展政策,全面推进汽车产业定向招商。建设集仓储区、检测服务区、零部件分拣包装区、销售展示区于一体的汽车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关、检、管、企四方联席会商机制,简化汽车进口许可证审批流程,为汽车口岸创造高效顺畅的运营环境。研究制定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工作方案,适时向国家申请,争取先行先试,建设具备展示销售、维修改造、售后服务、零部件仓储直销等功能的平行进口汽车交易中心。
(四)建立消费拉动机制,扩大外贸进口增长。鼓励进口企业通过开展进口商品展示展销等形式,提升保税进口产品展示交易水平。鼓励保税进口企业与我市以及周边区域城市的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合作,畅通保税进口商品销售渠道,为群众提供高品质消费产品。借助“互联网+商贸”等系列活动,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商品进口的“基地效应”,将青岛口岸打造成山东半岛及周边区域的进口货品集散地。
(五)完善进口消费品配送体系,提高区域物流水平。在提高海关特殊监管区自有检测、仓储、分拨、展示交易、结算、通关、配送等综合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发挥城市共同配送网络体系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商贸流通、快递、第三方物流、网络平台等企业合作,畅通到商场、超市、餐饮场所、社区网点等的全系统、多方向配送渠道。借鉴其他保税区城市物流配送经验,依托互联网、物联网、远程监测等现代技术手段,创新配送模式,满足配送需求。通过异地建设展示交易和配送中心等途径,不断提高综合配送能力,提升区域影响力。
(六)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转型升级。
1.申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推进自贸试验区申建工作,学习上海等四个国家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在体制机制创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出入境检验检疫一体化措施、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新模式、以信用风险分类为依托的市场监管制度、政府智能化监管服务以及金融制度创新、综合执法和信息共享建设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
2.青岛出口加工区整合升级。青岛出口加工区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方案的通知》 ( 国办发〔2015〕66号)要求,按照“一区两片”模式,积极推进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工作,力争2016年进入国家审批序列,2017年通过国家审批,正式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
3.西海岸出口加工区转型综合保税区。密切跟踪推进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转型综合保税区工作,争取2016年获批,尽快发挥综合保税区功能优势,做大做强外贸进出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海关特殊监管区要建立外贸跨越式发展推进机制,制定完善工作方案,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工作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有关区(市)、部门要把海关特殊监管区外贸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明确工作任务,强化政策措施,密切联络配合,共同推动外贸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完善外贸转型政策措施。各海关特殊监管区要紧密结合国家、省促进外贸发展的相关政策,尽快研究出台具体的外贸扶持政策。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要加大对整车进口、跨境电子商务、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等新型业态的帮扶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在外贸稳增长保份额调结构方面创新发展。青岛出口加工区要制定出台促进园区招商引贸、跨境电子商务、主导产业专项扶持等政策措施,为企业扩大进出口提供重要保障,推动产业聚焦化、平台化、集群化发展,实现外贸倍增目标。
来源:青岛市人民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