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检索
开始检索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提升工业能效水平攻坚方案的通知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提升工业能效水平攻坚方案的通知

东政办字〔2021〕3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东营市提升工业能效水平攻坚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6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东营市提升工业能效水平攻坚方案

 

为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提升我市工业能效水平,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把节能降耗作为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以提升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政策法规为保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工艺、装备、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加快以节能降耗为核心的企业技术改造,强化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提高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为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抓好重点行业节能,逐步将节能推向工业全行业,落实目标责任,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不断增强企业主动节能意识。

——总量控制、存量优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挖潜改造和技术改造力度,持续优化工业用能结构,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控高耗能行业项目,努力提高新上项目能效水平。

——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资金、价格、金融等政策支持和信用约束力度,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强化市场驱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节能技术。

——分类实施、差别管理。根据东营市2019年度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对评价为较低效率、低效率类企业逐户分析落后原因,科学分类施策,实行差别化管理,倒逼企业技术改进、结构调整,提高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三)工作目标。节能改造步伐加快,企业节能意识显著增强,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工业经济高质量、绿色化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2021年,力争5家超限定值的企业降到全省行业限定值以下,50%以上重点企业能效水平超过全省行业平均值。万元GDP能耗下降3.8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当量下降43万吨,完成省下达年度任务目标。

二、重点任务

(一)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全面落实“三个坚决”要求,依据环保、安全、技术、能耗、效益等标准,完成落后产能市场出清任务。强化单位能耗产出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运用,对连续两年被评为较低效率类及以下企业,有关县区、市属开发区依法依规加快推进改造提升或淘汰出清。在融资、用能、用水、用电等方面,实行差别化要素配置,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牵头,有关县区、市属开发区配合)

(二)推动余热资源高效利用。制定出台全市热电联产规划,优化区域供热布局,培育园区中心热源,推行集中供热模式。研究制定工业余热供暖政策,优先释放大容量热电联产机组余热供暖能力,加快供热管网建设,推进余热梯级利用。积极扶持一批余热利用、节能减煤示范项目,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推进胜利电厂、大唐电厂、垦利石化余热利用,力争节煤5万吨。(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建管理局牵头,有关县区、市属开发区配合)

(三)推进超限定值企业整改。充分利用能耗在线监测平台以及现场抽查等方式,对技术指标超能耗限定值的企业,加大企业能效提升工作监督力度,要求企业限期整改,督促制定指标提升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有关县区、市属开发区配合)

(四)推进重点行业节能技改。根据2019年度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结果和2020年度节能监察情况,实施能效提升工程,加快推动重点行业工艺革新,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更新落后设备,加快提升行业主要产品能效水平。(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各县区、市属开发区配合)

1.石油加工。重点关停山东富宇化工有限公司220万吨/年炼油产能,推进东营威联化学PX项目低温余热利用、俊源石油环境友好型制冷溶剂原料预加氢装置改造等项目建设。单位能耗销售收入达到0.233万元/吨标煤。力争节能量30万吨标煤以上。

(1)推广反应分离耦合技术、新型反应器和加热炉、高效精馏和气固分离装备等先进技术装备,提高反应转化率、催化剂利用率,降低能耗。开发应用深度延迟焦化技术,降低炉管结焦率、提高处理量和轻油收率,提效降耗。采用蒸馏切割的FCC汽油关键组分定向分离技术,减少氢气使用量。应用周期性扩缩流动强化传热减阻节能技术,实现余热资源高效利用。

(2)加强防冻凝管理,提高高温蒸汽管线保温性能,减少散热损失。加强罐区用汽管理,降低蒸汽用量。

(3)通过增上无级调节系统、余隙调节系统、适时更换高效电机等措施,降低设备用电。

(4)组织做好直排水回用工作,优化伴热给排气点及管线设施,完善装置和罐区凝结水回收系统,减少用水损失。推广使用水务智能技术,对工业水多水源分配优化、循环水系统全流程优化、污水系统整体优化,节约工业用水。

(5)优化流程,增加装置直供料,强化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6)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延展产业链条,由炼化环节向“高化尾”方向发展。

2.电力热力。重点推进30万千瓦以下抽凝机组背压改造,供电煤耗降至200gce/kWh以内。淘汰64台35蒸吨及以下锅炉。推进华泰化工4号机组汽机背压改造、滨海热力机组无功功率补偿等项目实施。单位能耗销售收入达到0.13万元/吨标煤。力争节能量10万吨标煤以上。

(1)根据锅炉设计情况合理选用高热值燃煤,对锅炉磨煤机、省煤器、凝汽器、除氧器等进行技术改造,实施抽凝机高背压改造,重点推广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低压缸零出力供热改造等措施,提高锅炉和机组运行效率。

(2)适时更换永磁高效节能电机、变极多速高压异步电动机、空气悬浮高效永磁电机等高效电机,对压缩机无级调节、余隙调节改造等,减少耗电量。实行电容补偿以及对输、变、配电环节降损改造等节能举措,节约用电。

(3)优化热力系统匹配性,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强化管道保温能力,杜绝跑冒滴漏,减少供热损失。

(4)通过利用蒸汽透平、MVR技术、热泵技术等对蒸汽进行梯级利用,利用氟塑料烟气余热回收、锅炉定排乏汽回收等方法加强对余热资源的利用。

(5)完善锅炉机组运行实时监测、能耗管理和计量器具等技术设施配备,规范厂用电等用能计量,提升各设备运行的匹配性,促进资源高效利用。

3.橡胶轮胎。重点推进赛轮(东营)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性能半钢子午胎智能制造项目。单位能耗销售收入达到0.02万元/吨标煤。

(1)推广智能乘用胎半钢一次法成型系统、轮胎预硫化等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2)开展橡胶产业智能化提升工程,优化产品体系与产业链条,打造高端轮胎智能工厂,提高能耗产出水平。

(3)推进优质骨干轮胎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资源集约化利用。

4.化工行业。重点推进利华益维远低压瓦斯气回收、山东威特化工有限公司火炬气回收环保减排、天东预灌封注射剂智能化改造增产降耗和东营华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5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生产装置效能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力争节能量30万吨标煤以上。

(1)推广应用新型微通道反应器装备及连续流工艺技术、超重力偶氮化反应器装备新技术、高纯/超高纯化学品精馏关键技术、高效高可靠多级化工离心泵关键技术等,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能耗。

(2)推动化工产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3)通过适时更换高效电机,对压缩机等耗能设备实行节能改造升级以及电容补偿、谐波治理等措施,节约用电。

(4)推进余热余压利用,加强能源的梯级利用。

(5)通过离子膜保养、电解液预热、废弃余热回收等方式,降低氯碱行业能耗。

5.有色金属行业。深入开展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加工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能耗产出效益。

(五)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动态跟踪、适时掌握国内外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动向,结合全市企业节能需求,根据国家节能技术推广目录,重点针对炼化、轮胎、有色金属、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广泛征集、定期推广一批先进适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建立完善节能技术推荐平台和推广机制,及时发布技术产品资讯,精准组织供需对接,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牵头,各县区、市属开发区配合)

(六)数字赋能提升能效。瞄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专项行动计划,加快推动“装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园区上线”“企业上云”。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接入端系统建设。支持企业开展能源管理系统信息化改造,推进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县区、市属开发区配合)

(七)推行节能技改新模式。瞄准节能潜力大的行业企业,引进具有全面性、高水平、专业化能力的节能改造服务公司与团队,向企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技改新模式,打造典型案例,以点带面,扩大利用规模,挖掘节能空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各县区、市属开发区配合)

(八)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编制新能源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产业项目。2021年,新增发电量8亿千瓦时以上,折能耗10万吨标煤以上,折抵煤炭指标32万吨以上。(市发展改革委、东营供电公司牵头,各县区、市属开发区配合)

(九)建立能耗指标收储交易平台。制定出台能耗煤耗指标收储、交易政策,建立市场化平台,对节能技改腾出的能耗指标,按照市场价统一收储交易,推动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牵头,各县区、市属开发区配合)

(十)提高能源统计数据质量。加大节能监察执法力度,增强企业对能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督促企业不断健全能源管理岗位和统计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加大能源数据统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专业能力,防止出现技术性错误,增强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和各县区、市属开发区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推进工业能效水平提升工作,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和各县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建立定期调度会商机制,协同推进各项工作落实,遇有重大事项及时提交市政府“3+N”会商机制研究解决。将工业节能降耗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年度节能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标责任落实,严格考核评估,及时通报工作推进情况。

(二)实施差别化政策。对超能耗限额的企业,实行限期整改,达不到整改目标的相应调减能耗、煤耗指标,地方公用和并网自备煤电机组相应扣减年度发电量调控目标。对能效水平较高的企业,优选配置项目能耗指标。

(三)完善节能奖惩机制。统筹使用新一轮技术改造资金和上级节能扶持资金,对节能技改项目优先予以支持。根据企业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依法节奖超罚,企业完成节能任务的,节约指标优先保障本企业重大项目建设并从增量指标中给予一定奖励;逾期不实施节能改造或改造达不到要求的,依法纳入企业社会信用记录。

(四)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宣传能源发展趋势、节能法律法规及节能先进典型,促进节能技术信息传播,营造良好的工业节能舆论氛围。

 

附件:1.限期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

           2.限期整改重点企业名单

           3.节能技改重点企业名单

来源:东营市人民政府官网
【政府扶持政策】相关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