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500号 ——投融资管理》(财会〔2017〕24号)规定,
第三章 融资管理程序
第十五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融资管理的制度体系,融资管理一般 采取审批制。
企业应设置满足融资管理所需的,由业务、财务、法律及审计等 相关人员组成的融资委员会或类似决策机构,对重大融资事项和融资 管理制度等进行审批,并设置专门归口管理部门牵头负责融资管理工 作。
第十六条 企业应用融资管理工具方法,一般按照融资计划制定、 融资决策分析、融资方案的实施与调整、融资管理分析等程序进行。
第十七条 企业对融资安排应实行年度统筹、季度平衡、月度执 行的管理方式,根据战略需要、业务计划和经营状况,预测现金流量, 统筹各项收支,编制年度融资计划,并据此分解至季度和月度融资计 划。必要时根据特定项目的需要,编制专项融资计划。
年度融资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编制依据、融资规模、融资方式、 资本成本等;季度和月度融资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年度经营计划、企 业经营情况和项目进展水平、资金周转水平、融资方式、资本成本等。 企业融资计划可作为预算管理的一部分,纳入企业预算管理。
第十八条 企业应根据融资决策分析的结果编制融资方案,融资决策分析的内容一般包括资本结构、资本成本、融资用途、融资规模、 融资方式、融资机构的选择依据、偿付能力、融资潜在风险和应对措 施、还款计划等。
第十九条 融资方案经审批通过后,进入实施阶段,一般由归口 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落实。如果融资活动受阻或者融资量无法达到融资 需求目标,归口管理部门应及时对融资方案进行调整,数额较大时应 按照融资管理程序重新报请融资委员会或类似决策机构审批。
第二十条 企业融资完成后,应对融资进行统一管理,必要时应 建立融资管理台账。企业应定期进行融资管理分析,内容一般包括还 款计划、还款期限、资本成本、偿付能力、融资潜在风险和应对措施 等。还款计划应纳入预算管理,以确保按期偿还融资。
第二十一条 融资报告应根据融资管理的执行结果编制,反映企 业融资管理的情况和执行结果。融资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一)融资管理的情况说明,一般包括融资需求测算、融资渠道、 融资方式、融资成本、融资程序、融资风险及应对措施、需要说明的 重大事项等;
(二)融资管理建议,可以根据需要以附件形式提供支持性文档。
第二十二条 融资报告是重要的管理会计报告,应确保内容真实、 数据可靠、分析客观、结论清楚,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满足决策需要的 信息。
第二十三条 企业可定期编制融资报告,反映一定期间内融资管理的总体情况,一般至少应于每个会计年度出具一份;也可根据需要编制不定期报告,主要用于反映特殊事项和特定项目的融资管理情 况。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及时进行融资管理回顾和分析,检查和评估 融资管理的实施效果,不断优化融资管理流程,改进融资管理工作。